從小在香港講話都是用粵語〔廣東話〕,不覺得有什麽稀奇。長大後為聽國語歌曲及工作關係學了些台灣國語〔普通話〕;由於不熟悉注音音符,發音不夠標準。其後中國大陸開放而因工作需要學了羅馬字化的國語拼音,發音開始比較正確。熟習兩種語系後,發覺多方面粵語比國語優勝。
粵語跟國語,有發音相近的,亦有很多地方不同。粵語發音多為單音,有九個聲調〔高平、上、去;低平、上、去;高中低入〕,比較豐富;國語主要有五個聲調〔一至四聲加輕聲〕。唸古文如唐詩宋詞用粵語比較押韻,容易上口。而粵語中有很多助語音,非常特別和傳神,為國語中沒有。
一直以後,粵語在廣東、廣西、南洋及海外華人聚居的地方普遍使用。不過,自五十年代開始,國語被選定為官方語言,從小推行國語教學,官方廣播只用國語,實行全民使用國語政策。順帶一提,這幾年香港政府亦積極提倡〝普教中〞,受到不少人士批評,但不知反對者可以堅持多久。現在中國在世界舞台的影響愈來愈大,與外國文化貿易交流很多,與中國交易中使用國語更趨普遍,連帶不少海外華人亦更改學習及使用國語。再者,中國政府的政策有意無意間低貶地方方言的地位,如減少地方語言的廣播等等。粵語、上海話、閩南話等地方語言未來的地位有很大的危機。很多研究資料顯示粵語有很長遠的歷史,亦承傳了古代中原語言,保存不少中國古代語音;如果粵語失傳是中國語言文化一重大的損失。所以很多有心人都提出保育粵語,保護粵語文化,讓粵語可以保存下去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