佛曰:眾生無我,苦樂隨緣;縱得榮譽事,宿因所構,今方得之;緣盡還無,何喜之有?得失隨緣,心無增減。
佛法的最高境界是無我。無我並非沒有自己的存在,而是心中沒有我見我執。換句話來說,就是沒有固執己見,不會自以為是,不認為自己見識學問廣博而堅持己見,能聆聽和包容對方。但無我並非沒有原則,只是沒有成見,才能以直理為依歸,寬容、客觀和理性地對待一切。執著是一種負擔,堅持己見是一種障礙,沒有寬容客觀容易帶來痛苦和錯誤。無我是一種內心的修養,外在行為的表現就是隨緣。
甚麽是緣?世間事物,皆有相合、相離、相親、相怨、相遇、相隨的可能,有機率高的,有機率少的。有這可能就是有緣,沒可能就是無緣。俗語雲:有緣千裏能相會,無緣咫尺也難逢。天地之下,處處是緣,緣來緣去,緣聚緣散,緣始緣終,既是存在,又是無常。我們在這空間裏交流,我們同一個姓,我們是同鄉,我們一起工作,我們同住一區,都是有緣。
隨緣就是隨著事態發展和自己的條件去做事,表現得隨和,好好相處,不強求,對別人和事情沒有己見,能隨順他人;但不是沒有原則,只是心存客觀,有理性判斷,隨順於因緣,該做則做,該進則進,該止則止。同時要分辨善惡,善則隨,不善則止。如果不分善惡來隨順他人意見,那就是隨便了。反過來說,如果執著有成見,有私心作祟,就不能隨緣了。佛經雲:隨緣不變,不變隨緣。隨緣是一種手段,不變是原則;是隨順當前環境因緣,在小節上順勢隨緣而行,但在大是大非原則上站穩立場。
隨緣是代表智慧圓融的境界。懂得隨緣的人做任何事時,都會因應人事的因緣。因緣足夠時就把握時機,完成事情;因緣不足時,不會勉強去做,以免徙勞無功,這不是放棄追求,而是等到因緣足夠,時機成熟,再去做就水到渠成了。隨緣是代表豁達的胸懷,提得起,放得下,為人處事灑脫自在,緣來時開心珍惜,緣去了不會傷心苦惱,由於沒有執著,內心沒有煩惱,也不會帶給別人煩惱。
隨緣不是消極的,不是無所作為聽天由命,不是在遇到困難,無法好好完成某件工作時,用隨緣作擋箭牌來安慰自己。其實只要我們盡了本份,都無法做好事情,那只好隨緣;沒有盡本份而借隨緣放棄,那是懶惰和不思進取的藉口。例如你想改變一個人的行為,講道理他不聽,規勸他不接受,如果要硬來壓制他,他更不服氣要反叛;假若你有盡本份,不放棄挽救他,最穩妥辦法是忍讓遷就他,以身教慢慢地改變他,成功與否看天意,這就是隨緣,某一天浪子回頭就是有緣。